水是生命之源,孕育万物,关乎人类福祉。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日益紧张,水污染日益严重。要想善用每一滴水,污水处理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的污水处理技术不仅是控制水污染、改善水环境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呢?排污的合规性如何?
活性污泥法反硝化工艺
百年污水处理工艺——活性污泥法
污水处理设备的核心目的是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使其达到排放或回用的标准。这一过程涉及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
资料显示,这种污水处理方法于1914年诞生于欧洲,在随后不到10年的时间里,活性污泥法已在许多小型污水处理厂得到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污水处理厂建设达到顶峰,活性污泥法也得到迅速发展,并逐渐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由于污水处理设备总体成本、运行成本和难度适中,活性污泥法从诞生到现在,经历了百年的实践,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
活性污泥法是将污水与各种微生物群落在人工氧化条件下连续混合培养,形成活性污泥。这些污泥颗粒大小约为200 ~ 1000 μm,为明矾花状无定形絮凝体,通常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曝气池内呈褐色微酸性,供氧不足时呈黑色,供氧过多时呈灰白色。
活性污泥处理工艺
大块的污泥虽然看起来不太漂亮,但在污水处理中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工程师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聚集、吸附和氧化来分解和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然后将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返回曝气池,多余的污泥从活性污泥系统排出。
在一百多年的活性污泥工艺发展历程中,还出现了衍生氧化沟法、AAO法和CASS法及其改进工艺。
“污水”处理后,产生的又是“污泥”?
经过的活性污泥工艺由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统和残余污泥去除系统组成。污水与回用活性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形成混合液。空压站排出的压缩空气,通过污水处理设备曝气池底部铺设的空气扩散装置,以小气泡的形式进入污水中。目的是增加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使混合物处于剧烈搅拌状态,使活性污泥悬浮。溶解氧、活性污泥与污水相互混合,充分接触,使活性污泥反应能正常进行。
活性污泥净化后,混合液进入二沉池,混合液中悬浮的活性污泥及其他固体物质在二沉池中沉淀分离,澄清后的污水作为处理水排入系统。沉淀浓缩污泥从沉淀池底部排出,大部分作为接种污泥返回曝气池,保证了污水处理设备曝气池内悬浮物和微生物的浓度。增殖的微生物从底部污泥中排出,称为“残余污泥”。事实上,污染物大部分是从污水转移到这些残余污泥。